• 警务资讯
  • 警务要闻
  • 全市警讯
  • 警方提醒

岱山:岱山警方精准施策护航重大工程项目

发布日期: 2022-07-14 16:45 信息来源: 市公安局 访问量: 字号: [ ]

□王晶晖 徐霜霜

作为舟山绿色石化基地主战场的鱼山岛,自2015年以来,实现了“从小岛到大岛、从海岛到半岛、从荒岛到世界级石化岛”的蜕变。随着项目发展迈入新的阶段,岱山警方着眼岛上治安新形势,提前谋划,及时创新服务举措。以“共建共治”为思路,以“品牌建设”为抓手,以常态长效机制为目标,以数字化改革为驱动,强力当好重点战略项目守护者。

数字赋能,治理驶入“快车道”

作为鱼山岛上维护社会治安大局稳定的主力军,面对全岛每年20万左右的人员流动,仅靠鱼山派出所的100多名警力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岱山县公安局向数字化改革要警力,大力推进以“鱼山码”为主体的智慧鱼山建设,用科技管控全岛。

“人员进入鱼山岛第一道关口就是申报鱼山码,预申报上来的人员数据会第一时间进行数据碰撞,对一些在逃人员、吸毒人员等进行实时预警。”鱼山派出所民警章菲菲介绍,“‘主动发现—即时预警—精准研判—高效处置’的全周期业务闭环,让通行更加便捷、管控更加精准、防疫更加科学。”

在双合检查站二楼可以看到,“智慧鱼山”可视化大数据平台已全面接入前端感知设备,今年以来共计6.2万人申报“鱼山码”,并实现“一人一码”。通过大数据,民警能第一时间掌握岛上进出人员、车辆情况,实现基层精准管控。

党建借力,共建矛盾“吹哨所”

在15号营地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门口,一个由集装箱改造而成的“哨所”赫然在目,它融合了党旗“红”与公安“蓝”,取名为“红蓝哨所”,这是鱼山派出所推动警企共建共治的重要一步。

“这是我们‘红蓝哨所’的第一个试点,宁波工程公司从鱼山岛一期建设时就已经在岛上。公司下面分包单位多,工人也多,平时有一些纠纷,通过这个平台就可以及时化解。”鱼山派出所社区民警杨健介绍。

另外,“哨所”内还悬挂了一幅中国地图,几乎每个省上面都有一位党员的头像,这是鱼山所全新打造的老家红“调解团”,杨健继续说,“考虑到鱼山岛上外来务工人员多,全国各个省份的都有,为了更好地帮助务工人员解决生活困难,我们联合在岛企业集结了来自全国20个不同省份的党员成立了这个老家红‘调解团’,用老乡的身份拉近距离,点对点处理问题,让化解矛盾纠纷更顺畅。”

今年以来,鱼山派出所不断深化探索基层治理模式,通过建立“党建+治安+吹哨报到”机制,将阵线主动前移,安排警力下沉到企业,并不断吸纳企业党员加入到调解组织当中,从源头防止矛盾纠纷的升级。

云上沟通,打通服务“微渠道”

“刘警官,我现在需要马上向一个网上培训机构转账,能帮我看下它可信吗?”去年11月底的一个晚上,鱼山派出所反诈民警小刘的“53警黍”“微信小号”上弹出这样一条消息。辖区的一名员工李某在网上找培训机构,对方称优惠活动即将结束,让其立即汇款,李某心生怀疑,便前来咨询。“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千万不能相信,你听我说……”小刘警官立即为李某详细解释了该诈骗手段的诈骗过程,并普及了一些其他同类型反诈知识。经过与小刘警官的在线聊天,李某按下了转账的停止键。

在二期建设末期,随着多家企业单位和大量工人的撤场,驻岛人员由工人变为浙石化员工为主。由于大部分浙石化员工白天上班晚上离岛休息,派出所民警难以通过传统的走访来了解情况。对此,鱼山派出所转变方式,在网上搭建平台,利用“微信小号”,开通“53警黍”朋友圈,通过企业经理、组长层层推送,民警与浙石化领导、倒班楼员工互交微友。

目前,鱼山派出所已回复各类咨询1000余次,收到疑似被网络诈骗的线上求助16次,均成功予以制止。现在,除了“一对一”的精准反诈宣传,微信“53警黍”朋友圈已经集宣传发动、收集民意、对点服务为一体,通过“微渠道”,大大缩短了警民的时间与空间距离,切实提升了鱼山群众的安全感、认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