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和 刘伟波
当黎明的第一缕曙光,映照在浩渺的海洋;当晨曦中第一声汽笛,唤醒梦中的群岛,舟山这座长三角知名旅游城市,正经历着一年中最忙碌的迎来送往时刻。在游客流连于美景、海鲜的同时,我市公安旅游警察正日夜守护着旅游安全。
为深度融入“全域旅游”战略布局,助力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和景区品质,今年以来,我市公安机关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结合“最平安城市”建设,强力深化旅游警务,充分展现“平常时间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冲得出来、危急时刻能豁得出来”的“三能”警队担当。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开展以来,全市景区涉游警情、涉游刑事案件分别同比下降11.2%、21.7%,化解各类涉游纠纷270余起。
聚焦“百日行动”,提升安全品质
“满满的安全感!警察叔叔就在我们身边!”这是一名在普陀夜排档就餐的外地游客对我市治安的评价。今年以来,我市公安机关强力开展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将警力最大程度地布在街面上、投放到一线,通过步巡、车巡以及视频巡逻的方式,构筑起一张立体化社会巡控大网,全力守护群众安宁。
晚上9点左右,岱山高亭派出所民警还在夜市巡逻。在强化巡控的同时,提醒游客注意保管好自己的财物、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这是岱山警方在“百日行动”中实施的“夜市警务”工作机制。
全市公安机关坚持“防控优先”,加强涉游警情的分析研判,分时段、分区域做好对警情多发重点区域的巡逻守护、动态处警,最大限度遏制警情、发案,全面提升旅游安全服务品质。
依托“公安大脑”,深化“无感安保”
每逢节假日,慕名来普陀山景区的游客络绎不绝,人流、车流有序行进。“我以为人和车那么多,会乱糟糟的,没想到还是秩序井然。体验感很好,我下次还要来!”游客刘先生对景区安全环境赞不绝口。
今年以来,普陀山警方围绕“智能、无感、动态、和谐”的新要求,聚焦“日常景区管理”和“节假日(重大活动)安保”两大场景,持续推进“无感化”安保改革试点工作。同时,积极推进“智佑景区”系统建设,通过增加车流动态预警分析、警力分布实时显示等功能模块,实现大车流智慧化疏导、可视化远程警力调度等功能,让游客全身心地沉浸在愉快顺畅的旅途中。
拥有嵊山、枸杞、花鸟等网红岛的嵊泗也正通过创新无感化安保,破解小岛警力资源共享难的问题。嵊泗警方依托“公安大脑”整体布局,在重点景区安装高空AR鹰眼、流量监控,开展旅游大数据分析,及时掌握景区“人车指数”“气象指数”,同步通过道路诱导屏、微博微信等方式,实时发布车船信息、路况信息和通行提示,引导游客错峰出行、安全旅游,让游客在“无感警务”中体会到更足的安全感和更好的服务。
推行“吹哨报到”,强化融合共治
我市警方不断深化新时代海上“枫桥经验”,建立“群众吹哨、部门报到”机制,以“哨”为令,闻“哨”而动,聚合综合执法、市场监督、矛调机构、村(社区)、行业协会、社会保安等综治力量,助力基层治理效能倍增。
今年6月下旬,外省的王女士来到岱西经济开发区的一家企业面试,就近到双合石壁景区游玩,不慎将自己的面试材料和身份证丢失。她急忙求助景区工作人员。景区工作人员立刻“吹哨”,双合警务站民警第一时间启动联勤工作机制,带领双合巡防队、镇执法中队工作人员,在王女士途经的路上寻找,终于在石壁的一处缝隙中发现了王女士丢失的物品,帮她赶上了面试。
这是岱山警方探索旅游“融警务”建设的一个缩影。岱山警方积极打造罗家岙融治理中心、融治理双合警务驿站等驻景区的“靠前哨所”,实行“三哨三到”等工作机制,形成“公安靠前、部门协同、群防群治、整体智治”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