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骐/文
普陀山,是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今年以来,普陀山景区迎来游客井喷式增长,截至目前,总接待量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30%以上。
面对挑战,普陀山风景名胜区派出所深耕新时代“海上枫桥经验”,探索打造与海洋强国战略相契合、浙江旅游“金名片”相匹配、岛域治理现代化相协同、数字化发展相融合的旅游警务模式,奋力谱写持续优化旅游环境、全力护航经济发展的时代华章。
数字赋能、无感安保
守住景区平安底色
今年端午假期,普陀山迎送香游客18万人次,同比增长78%。虽然人数增长迅猛,但景区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畅通有序的交通环境、文明舒适的旅游环境,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广大游客的赞誉。“我和我家人几乎每年都来普陀山,感觉很安全、舒心。”福建籍游客王女士说。
近年来,为提升景区品质和游客体验,普陀山风景名胜区派出所依托“公安大脑+智治护航”整体布局,围绕“智能、无感、动态、和谐”新要求,探索推行“无感化”安保模式和“常态应急+动态备勤”机制,建成运用“智佑景区”多跨场景,实现景区人、车、事各要素的“立体感知、一图总览”。紧盯全山民宿、交通、消防安全等核心环节,将全山科学划分成13个区域、75个“细胞单元”,建成条块结合、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管理体系。
同时,全域布建前端感知设备,充分发挥傅雷杰工作室“智慧大脑”作用,强化景区数字化管控。近年来已抓获各类在逃人员430余名。
真情呵护、用心服务
增显护航发展亮色
“老板,最近店里生意怎么样?”民警王志鹏和“洛迦义警”步入厅堂,熟稔地同业主寒暄着。之后,王志鹏开始消防检查。“王阿姨,这些防烟面罩还有3个月就要过期了,请及时更换。”“二楼以上的救生绳请再多放一条。”“灭火器压力表指数偏低,请及时维修。”近年来,该所针对网约房数量占全市89%的实际,牵头组建行业协会、经营业主和“洛迦义警”等参与的联合检查组,每周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反诈宣传。同时,定期召开民宿大会,为业主开展民宿装修、政策解读、法律咨询等服务。并量身打造“普陀山·居”小型接待住所监管品牌,对景区1260家小型接待住所全部实现智慧化管理、精细化管控,涉网约房纠纷类警情同比下降近七成。
此外,全面实施旅游警务前移战略,向游客“零距离”提供服务,并做强轻装PTU最小作战单元,构筑立体化全息感知网络,近三年帮助伤病急难游客189人次,解决游客求助1.4万余起。
凝聚合力、多元共治
提升群防群治成色
端午假期期间,普济寺内人流如织。一大早,普济寺联勤警务室民警丁金刚就接到景区综合执法中队打来的电话:“丁警官,圆通宝殿附近出现‘黑导游’,我们去联合整治。”丁金刚迅速带着队员赶到现场,看到有男子正在非法揽客,当场联合综合执法部门依法依规处置。
“联勤警务室成立前,各部门之间也有联合执法,但基本上都是临时的。”丁金刚说,目前联勤警务室实行“1+5+N”工作模式,常态化入驻民警1名和僧尼、保安员、综合执法员、调解员、消防员等5名,市场监管、佛教协会和“洛迦义警”等单位按需入驻,并依托“联勤、联动、联处”工作机制,大大提高了执法效能。
该所还固化平安寺院联席会议机制,将从实践中提炼出的善念、善言、善行“三善”调解法运用于涉游类矛盾纠纷,矛盾化解满意率达100%,现场调解平均时长缩短66.7%。
党建引领、严优相济
擦亮海岛铁军本色
急难险重展忠诚。今年5月,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雾导致船班停航。全所民(辅)警和群防群治队伍,一刻不停地在港区维护秩序、疏解情绪,连续奋战,直到雾散船开、将最后一名游客送出岛去,才安下心来。
该所始终以党建为引领,坚持擎旗驻岛、忠诚担当。“我们做精‘星火洛迦’党建品牌,打造党建室、宣传长廊等文化阵地,浓厚警营党建文化氛围,并做好清廉教育,上好从警‘第一课’、入党‘必修课’。”该所负责人介绍。建所以来,普陀山风景名胜区派出所队伍实现零违纪;近三年来,更是先后受到各级表彰10次,2019年获评全省“枫桥式”基层所队,2022年被公安部授予“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称号。
同时,该所完善梯次用警、机关支援基层和调补休机制,每季度举办“家属警营体验日”系列活动,建立景区“家庭房”,营造“知心、真心、暖心”的温暖警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