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龙/文
舟山绿色石化基地是国内首个、世界第二个“离岛型”石化基地,也是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打造油气全产业链的核心项目,更是舟山贯彻落实海洋强国、“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系列国家战略的重要平台、建设现代海洋城市的重大成就和标志性成果。
岱山县公安局立足舟山绿色石化基地的战略定位,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创新深化治理路径。“冬季行动”开展以来,岱山县公安局鱼山派出所通过“建连队、建阵地、建哨所;调矛盾隐患、调轻微纠纷、调复杂问题”,形成大型产业园区矛盾纠纷“三建三调”工作法,有效解决大型产业园区矛盾纠纷“涉及人数多、主体范围广、处置链条长、协同联动难”等问题,营造了让企业放心投资、安心建设、专心创业的良好环境。
“连队化”建设,促进矛盾隐患源头防
近日,鼎盛外协某单位两名工人小王和小李因班车乘坐纠纷引发口角,既而升级为肢体冲突闹进了鱼山派出所。初步了解情况后,民警果断联系他们的“排长”,即该单位负责人。经过“排长”的大力助攻,现场气氛很快缓和,加上民警及班组长的工作,纠纷得到高效化解。
针对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基建、生产并存,施工单位多、务工人员多、层级不清等问题,按照“系统规划、分步实施、规范管理、高效运行”原则,实行“连队化”层级管理机制,构建“连、排、班、室”整体管理架构体系。强化各层级自治主体意识,通过沉浸式安防体验、学员式培训、互动式交流等形式,提升连、排、班、室负责人管理队伍、化解矛盾的责任意识,激发企业自治效能。通过连队化精细分类,层级管理,强化警源、诉源、访源治理,形成“一级管一级,有事找上级”的矛盾纠纷自我排摸、自我调处的矛盾隐患源头防范格局,夯实自治基础。
2024年以来,通过“连队化”管理,已成功化解10余起劳资纠纷苗头隐患,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隐患600余起,最大程度把矛盾风险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
“多阵地”协作,推进轻微矛盾多元调
来自安徽的务工人员老孟是鱼山项目义警的一员,作为公司的班组长,对项目熟悉度高、岗位公信力强,不仅能协助开展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摸排、风险隐患排查、反诈宣传等活动,还能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
上月初,他手下几名工人因为工作琐事与老板产生纠纷,双方情绪都较为激动。作为班组长,他首先以“自家人”的身份积极开展劝说,第一时间稳定工人情绪,随即配合派出所搭建沟通桥梁,分别做通双方当事人工作,成功化解矛盾,就地将隐患消除在萌芽中。坚持群防群治,融合项目统管、连队自治、同乡协助等骨干力量,强化引导化解,增添德治靓色。吸纳31名“老乡”联络员,搭建视频连线的“云调解”平台,用老乡的身份拉近距离,点对点处理问题,让化解矛盾纠纷更顺畅。
针对鱼山岛流动人口多且涉及35个少数民族的实际,设立藏族女民警领衔的“石榴籽工作室”,以贴心、温柔、共情拉近与基地少数民族员工距离,主动熟悉各民族风俗习惯,有效促进了民族团结与和睦共处。发展企业班组长、警企联络官等项目义警216名,发挥义警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合力高效化解矛盾纠纷,确保“气顺—怨结—事了”。培育“铁帽子”“蓝精灵”“工棚调解”等企业调解品牌,推出《营地公约》等6项特色机制,将矛盾纠纷吸附在项目内、化解在岛内。
“红蓝哨”牵引,推进复杂问题一站解
“红蓝哨所,就是我们的娘家,我们有什么事情、受到什么委屈,我们都会第一时间想到红蓝哨所,红蓝哨所的民警也会第一时间积极帮我们处置,并给我们满意的结果……”四川籍外来务工人员老王说道。
打造“党建红+公安蓝”哨所,按照政府层面“临时党委—驻岛部门—联盟单位”、企业内部“哨所—哨位—哨兵”原则,片区化、班组化、机制化整合党委政府、公安部门、企业主体三方力量,设立“常规哨、联动哨、疑难哨”,实行“有诉即办”“无诉自办”,构建政警企多方联动的“吹哨—报到—销号”闭环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实现哨兵全覆盖、矛盾纠纷全量解、风险隐患全清零。特别是针对劳资纠纷涉及人数多、资金量大、处置链长、协同性差等疑难复杂的矛盾纠纷问题,明确部门职责,规范处置流程。
截至当前,对743件线上劳资纠纷进行线上交派、线上反馈、线上销号,该类矛盾化解率提升54%,重复投诉率下降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