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务资讯
  • 警务要闻
  • 全市警讯
  • 警方提醒

舟山:舟山公安筑牢“安全底座” 护航低空经济腾飞

发布日期: 2025-04-15 15:51 信息来源: 政治部 访问量: 字号: [ ]

□乐雨晨/文

刚刚过去的3月,由舟山市公安局、安邦护卫集团、浙江大学浙江省涡轮机械与推进系统研究院携手合作的“低空安防技术联合创新中心”落地舟山。由舟山公安申报的《构筑低空经济“安全底座”开创无人机共管共治新格局》案例,入选2025年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大会经济典型案例。这些正是舟山公安默默耕耘警务无人机领域结出的累累硕果。

近年来,舟山公安围绕护航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前谋划布局、率先探索实践,全面构建低空安防“技术+场景+体系”三位一体安全底座,逐步形成“海天一张网、治理一盘棋、管服一体化”新格局,舟山也成为全省“提升无人机公共安全管理能力”唯一市域试点。

坚持技术打底 激发多维应用的科技动能

在舟山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航空警务大队内,墙上的12项国家发明专利墙格外醒目。舟山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副支队长何炜介绍道:“这些专利都是从无到有,通过摸索实践取得的,也充分体现了近年来舟山公安警务无人机建设的成效。”

去年7月,岱山县公安局“鱼鹰”战队民警在辖区无人机禁飞区域发现一架误入的无人机,民警立即启动防御反制机制,并迅速找到机主。民警不仅对机主进行了现场教育,还送上了舟山公安“智飞蓝匣”无人机“机架管”设备。

近年来,舟山公安聚焦重点部位全域低空安全防范体系,建设国内首个全要素集成的市级无人机管控平台,通过构建“基础层—管理层—应用层”三维治理体系,系统性强化无人机的管控能力。这套立体化防控体系不仅获评“浙江低空经济十大创新应用场景”,还摘得“全国公安科技创新应用成果”荣誉。在多次搜救中,舟山公安根据实际,创新使用无人机,开展了一次次“教科书”式的生命救援。

特别值得一提的一款无人机防御神器是“空中巡逻兵”QT-100智能网捕无人机,据何炜介绍:“这种在狂风暴雨中灵活穿梭的无人机,如同安装了智慧大脑,能自动锁定违规飞行的无人机,从追踪、瞄准到空中拦截一气呵成,用科技利剑打通了低空安全防控的最后一公里。”

聚焦场景为先 拓展多域融合的产业潜能

螺旋桨破空的嗡鸣撕开海风,无人机依次腾空,掠过比肩而立的千万吨级储油罐,这是舟山绿色石化基地日常上演的场景。为保障这一重大项目,舟山公安首创油储石化基地无人机管控体系建设标准,创建“低空安全走廊”,推行“智管+自管+联管”模式,并分区实施动态掌握、预警预测、反制驱离等措施,确保低空领域净空安全。

此外,舟山公安不断深化共富警务建设,依托“项目警官制”,在低空产业培训指导、政策直达等方面同样提供了精准帮扶。仅去年就指导规划工业园区和油储、石化、远洋等产业链低空航线16条,开展无人机防御反制培训50余次,覆盖各类企业100余家,并精心打造了“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新体系。

创新“无人机+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模式也是舟山警务无人机建设的重要一环。特别是上线了“舟警智飞”飞行报备平台,在全省率先实现便民飞行申报“端到端”服务,助推全市娱乐、休闲式飞行量同比增加45.6%。同时,建立以“岛际生态巡防、渔船捕捞作业、海钓行为规范”为重点的多维度监管体系,推进无人机与行业发展、民生服务等深度融合,获评浙江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最佳实践案例”。

围绕体系筑基 凝聚多跨协同的治理势能

桌上,几百个大大小小的零件罗列,特警队员们正有条不紊地搭建组装,3分钟后,所有人都组装完成,开始调试优化。空中,各种型号的无人机、穿越机在队员们的操作下灵活快速地穿梭于梁柱之间,这些就是“鱼鹰战队”日常训练的缩影。

“鱼鹰战队”是由舟山公安组建的全省首支120人低空专业处置力量。舟山公安将无人机专业纳入公安人才、市级工匠培育体系,并联动民航、工信、应急等部门建立以公安机关为专业力量、“空中义警”为社会力量的多层级管控队伍。

不仅如此,舟山公安还打造以警格、综治格、城管格为基础,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空中义警”为补充的“3+N”无人机管控体系,建立资源共享、风险共防、责任共担、平安共创的管控新模式。

如今,从日常巡逻的“蓝天110”到活动安保的“空中骑兵”,再到低空救援的“飞天战警”,舟山公安低空安防专业队已成为护航低空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