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兵 张译匀/文
深化法治公安建设,提升公安工作法治化水平和执法公信力,是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今年以来,我市公安机关根据执法规范化要求,锚定打造“最优质执法”目标,有序推进法治公安建设提质增效。
打破壁垒 高效衔接
“案件移送书、调查报告、涉案物品清单、检验报告,齐了。”近日,在舟山市公安局行刑衔接中心,法制支队民警李苗瑜在执法办案系统上查阅由舟山市海洋经济发展局移交的一起非法捕捞案件相关材料后,将其推送给相关警种,待部门开具立案决定书后,再通过系统推送给执法部门,下一步,该案件将进入侦查环节。
这是舟山市公安局行刑衔接案件办理流程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提升行刑双向衔接质效,舟山市公安局聚焦海陆共治需求,在全省率先建立行刑衔接中心,创新“多元一体 协同智治”的行刑双向衔接模式。中心完善行刑衔接联席会议工作机制,统筹海域执法和陆域执法两大板块,搭建“经济秩序、民生生态、公共安全”三类场景,增值拓展线索介入、案件移送、执法监督、预防治理、能力提升五大职能。
由于行刑衔接案件涉及到侦查的支撑和业务警种的介入,在中心的功能区搭建了三类场景,分别由公安警种、法制部门和行政执法单位工作人员进驻,并设置了移交保管、作战研判、监督巡查和智能会商4个功能区,促进侦查中心与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的联系。
中心还设置案件会商区,依托“一阶段一主题”线下专题协商和“侦协办”工作机制,今年联合市发改委、政务办、检察院等单位针对招投标领域、食药环领域、涉海安全生产领域多次开展专题会商,并形成相关工作意见、操作指引和类案移送标准。
科技赋能 智慧执法
走进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大屏幕上显示着“警、案、场、物、人、卷”等全要素信息,“我们围绕办案区管理、执法监督、执法服务三个维度,自建研发了‘智管执法’平台,切实为执法办案提质增效。”舟山市公安局法制支队民警王震介绍道。
近年来,舟山公安立足实际,注重数据赋能,全力推进深化执法智慧化建设。该平台是舟山市公安局为实现中心建设目标,强化独立运行的管理体制,保障中心一体化运行机制而自主研发的一套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支撑平台。其全面贯通跨层级、跨部门的执法数据,汇聚算料、算力、算法等资源,构建执法数据驾驶舱,嵌入到中心的办案区管理、执法监管、执法辅助三大应用场景中。
在办案区管理上,平台聚焦人员、物品等执法要素,对照入区业务流程,严密出入区登记检查、涉案财物保管、规范办案程序等重点环节,对异常行为实时预警,并自动刻录回溯轨迹视频,构建安全、依法、有序的智慧监管办案区;在执法监管上,链接浙江省公安厅执法端口数据资源,聚焦警、案、场、物、人、卷等监督要素,将执法活动的指标、指数、视频等要素,通过集成的可视化界面进行统一展示,实现执法预警智能提醒、问题数据智能抓取、整改追溯智能管控等多个功能;在执法辅助上,打造侦办协作、邮寄送达、检验鉴定、见证翻译等技术应用场景,依托侦查中心的在线支撑机制,精准推送即时研判成果,达到100%的响应率,为侦审攻坚提供实时指导和研判服务。
比学赶超 专业提升
“请你保持冷静,不要做出过激行为,现在向你提出警告。”在普陀东港派出所的“智慧训练角”,民警辅警们正站在显示大屏前,根据视频内容同步模拟警情处置,随后,系统对该队员警情处置情况进行评分。普陀公安的“智慧训练角”,化解了“工训矛盾”,实现“练兵不脱岗,工作两不误”,进一步提升教育训练实效。
“打铁还需本身硬”,为锻造高素质公安队伍,去年3月,市公安局在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成立练兵孵化基地,聚焦海岛业务所队办案分布、民警办案能力不平衡等问题,利用办案中心资源常态落实跟班培训,并搭建实战练兵系统,开设“线上考试”“学习计划”等模块,上传“教科书式”执法视频、案例课件等500余部,接入法院专线落实疑难案件庭审旁听,组织一线民警、法制员开展模拟法庭、案例评析等专项培训23批次,印发执法常见问题,严格落实“每日一学”“每月两考”,持续提升规范执法能力。
近两年,面向全市公安机关基层法制员,连续两年组织开展“法治质检师”警营工匠评选活动,对20名优秀法制员授予“法治质检师”称号。加大以考促学力度,每年鼓励民警参加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高级执法资格考试。目前全市公安机关取得高级执法资格证人数连年创新高,为打造高素质法治公安建设队伍提供人才基础。